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20年1月下期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根据探析/李娇楠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娇楠 日期:2020-01-20 17:33:56
  
  【摘  要】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其内在根据,主要源于以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质量互变规律以及后发优势理论为主的理论根据,以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变历程为主的历史根据,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要求为主的现实根据。
  【关 键 词】创新;高质量发展;理论根据;历史根据;现实根据
  【作者简介】李娇楠(1995— ),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20)02-0116-03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新时代,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要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境,就迫切需要由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投入转向依靠科技创新,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

  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根据
  经济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适合采取以追求数量和速度为主的赶超型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经济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而,我们不能仅仅强调经济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而是要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这种由数量型扩张到质量型提升的历史性飞跃,既是对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把握,又是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自觉遵循,还是对后发优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对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把握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时,就运用到了“集约”和“粗放”这两个概念,提出了“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这两种经营方式。当时,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主要采取扩大耕种面积、利用肥沃土地为主的粗放经营方式。然而,伴随着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土壤肥沃程度的下降,当人们不能仅仅通过扩大耕种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时,这种粗放耕作就慢慢转变为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即在有限耕地的基础上,通过精细耕作来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如今,粗放型和集约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农业生产类型的划分,而是逐步扩展到对经济增长方式的划分,并赋予其当代内涵。我国以往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得益于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单纯的数量型扩张和速度型增长。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进而实现经济的内生增长。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提出:“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明确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创新驱动正是依靠科技创新,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升级,进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对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把握。
  (二)对质量互变规律的自觉遵循
  当前我国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削弱,这就倒逼我国必须加快推进由依靠大量物质资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内生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是对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的自觉遵循。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我国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