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2月下期

压力源视角下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归因分析——基于对J省A监狱23名在押服刑人员的访谈/王康庆 王大为 张玉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康庆 王大为 张玉琢 日期:2019-12-20 12:37:02
 
  【摘  要】基于压力源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J省A监狱23名在押服刑人员进行访谈,可以发现,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受到办事资源压力、不良亚文化压力、经济刺激压力、工作冲突压力、政治前途压力、人情世故压力等六维度因素影响。基于此,对于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应以“三预”为指导,即危险预警、犯罪预测、犯罪预防。
  【关 键 词】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归因;压力
  【作者简介】王康庆(1989— ),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学;王大为(1959— ),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巡视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张玉琢(1994— ),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安管理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社区基础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共享技术”(项目编号: 2018YFC0809802)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24-0039-04   

  

  基层公职人员的腐败犯罪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基层政权,事关党的执政之基,研究和关注基层公职人员的腐败犯罪问题意义重大。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使用扎根理论以及NVivo11软件对我国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进行归因分析。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论是质性研究方法体系中较为经典的理论建构方法[1],其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方法,使得建构于广泛实务资料基础之上的概念模型能够较为有效而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在诸多概念的相互关联中构建起来的理论模型则显得更具实践基础,也更有说服力。扎根理论的基本逻辑在于不带研究假设进入研究环境之中,在一定数量的经验证据的支撑下,从某个合适的研究视角切入,直接从经验事实中抽取概念、建构理论模型。
  (二)样本介绍
  本研究将A监狱在押的服刑人员作为被试,对其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员进入监狱之后,按照本研究的对象要求逐一筛选符合条件者,随后与犯人进行直接面对面交谈,并要求受访者描述其对于腐败犯罪的感受以及原因的描述,随后将访谈材料借助NVivo11进行原始访谈资料编辑、归纳,并运用扎根理论对我国基层公职人员腐败犯罪进行归因分析。
  本研究访谈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至2018年9月15日,访谈样本全部来源于我国J省A监狱(男监),共访谈23名原基层男性公职人员。其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其一是村或者居委会“两委”班子组成人员,共计10名,其中村支部书记6名,村主任3名,其他人员1名;其二是乡镇公职人员,共计13名,其中乡镇党委组成人员3名,乡镇各所长级公职人员6名,其他普通公职人员4名。23例样本全部来源于J省A市,并全部同意本次访谈和访谈录音,每名服刑人员访谈的时间从1小时至3小时不等。
  (三)研究过程
  通过对23名在押服刑人员的深度访谈,获得有效样本,随后将原始样本材料导入NVivo11软件中,并对23例样本进行系统全面的逐一梳理,严格遵循质性研究方法的要求,基于扎根理论对材料进行编码分析,在将原始材料在NVivo11中转化为编码后,为确保码号的饱和度,又在N省B监狱对21名涉腐败犯罪的在押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