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1月下期

领导干部丑闻的生成之因与自控之道/马友乐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友乐    日期:2019-11-06 10:30:30
 
  【摘  要】当前领导干部丑闻的生成之因有:外在偶然性与内在必然性的共振、公众高期望与个体劣表现的反差、反腐零容忍与顶风放纵行为的对立、权力自觉性与行权妄为性的相悖。领导干部要规避丑闻发生,必须注重自控之道:要怕起来,自省守正;严起来,谨言慎行;动起来,体民恤民;管起来,纯正家风。
  【关 键 词】领导干部;丑闻;权力;反腐;家风
  【作者简介】马友乐(1972— ),男,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22-0122-03   

 

 一、领导干部丑闻的基本特征

  1.在内容性质上,具有低劣性与丑恶性。当前领导干部丑闻,从内容性质上看,是领导干部政治情怀、职业操守、社会良知、个人品质等的不良表现,呈现出低劣性与丑恶性。领导干部丑闻之所以能吸引公众的眼球,传播速度之快,社会影响之恶劣,最主要在于“丑”,“丑”揭示了领导干部官德的低级性、恶劣性、丑陋性乃至邪恶性,“丑”给民众带来不光彩、不应该、不能容忍的感觉和感受。官德是领导干部为官之品德、为官之情操、为官之基石。如果出现德不配位,便会给领导干部丑闻产生提供土壤,埋下祸根。
  2.在媒介传播上,具有宣泄性与难控性。领导干部丑闻,从传播媒介上看,主要是网络等新媒体,体现出宣泄性与难控性。由于新媒体传播具有虚拟性、快捷性、互动性和放大性等特征,加上民众对领导干部丑闻表现出强烈的愤怒、厌恶等社会情绪,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发不可收拾”。民众借此宣泄心中的不满和愤慨。痛恨之心、厌恶之情、除害之意溢于言表,流于平台,寓于心中。在这“洪水”般舆论中,当事人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只能听之任之,束手无策。
  3.在公众态度上,具有愤慨性与零容性。新时代我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阶层的日益分化,加大了部分民众的生活压力;社会利益出现失衡,引起部分民众出现心理失衡;社会机制运行公正不足,导致部分民众生成仇官心理;权力行使出现腐败现象,致使部分民众产生愤怒不满的社会情绪。领导干部丑闻正是在民众不良社会情绪助推下快速传播,放大发酵,越描越黑。因此,对于领导干部丑闻,公众态度上具有较强的愤慨性和零容性。
  4.在社会影响上,具有毁灭性与污损性。首先,领导干部丑闻对领导干部个人及其家庭、家族来说具有毁灭性。领导干部丑闻,一旦东窗事发,原来光鲜正面的个人、家庭、家族的形象和声誉将一下子被毁灭,陷入灰暗之境。领导干部个人将变成一个有“污点”的人,成为他人指点的对象,嘲笑的把柄,议论的话资。丑闻使领导干部个人蒙羞,自惭形秽,不敢迈出家门;丑闻使领导干部家人蒙羞,怜恨交加,忍气吞声;丑闻使领导干部家族蒙羞,原来以他为荣,现在以他为耻。其次,领导干部丑闻对领导干部工作、职业具有毁灭性。丑闻发生之后,领导干部将成为一个“有前科”的人,要么被免职开除,要么被处分降级,要么被调离岗位。总之,他的政治生命和职业生涯将陷入黑暗之境。再次,领导干部丑闻对领导干部单位、职业和政治生态来说具有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