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0年6月中期

核安全背景下的伊朗核问题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汪力平 夏 仕 日期:2010-07-29 10:38:34

  近年,核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热络话题,舆论界、学术界对当前核安全威胁严重性的描述倾尽笔墨,对大众认识核问题本质、核恐怖主义危害不失为卓有成效的教育。今年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提高了各国对核安全问题的重视,并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刚刚落幕,伊朗又大张旗鼓地召开国际核裁军和防止核扩散大会,邀请了6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以此显示伊朗并没有被美国所孤立。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伊朗的新决议,这意味着国际社会再一次向伊朗亮起了红灯。在这种背景下,伊朗核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各大国对其态度不一。中国作为一个与伊朗有着紧密利益联系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表明态度。本文试从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及现状,探讨主要大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探讨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外交战略选择。

  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及现状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政治和历史渊源。伊朗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在伊斯兰世界历来有着极大的影响。它地处海湾与中亚这一世界两大石油产区的要冲地带,是连接波斯湾和里海、中亚的重要通道,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和经济价值,也是大国政治争夺的前沿。伊朗核问题主要分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1945年至1979年。当时巴列维王朝控制的伊朗在美国的鼓励下“干起了核活”,伊朗的核计划从1957年开始实施。当时伊朗巴列维王朝与美国及西方国家关系密切,核技术大部分从这些国家引进。因此,伊朗核技术的最早来源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是美国人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盒子。第二个时间段: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后到现在。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美国与伊朗成了敌人,之后伊朗的核电站等核能计划陷入停滞状态。而后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基本上在与伊拉克的冲突和在美国主导的制裁中脱不开身。直到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开始经济重建,恢复和发展核能源。1991年,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1992年,伊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1995年初,伊俄签署俄罗斯为伊朗建造4座商业用轻水核反应堆的合同。随后,经过多年的努力,伊朗已初步建成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具有较强的核研发能力,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特别是美欧关注。2005年8月8日,伊朗重启了敏感的铀转化活动,导致其与欧盟的核谈判出现僵局。2006年1月10日,伊朗宣布拆除核封条。随后,美中俄三国与英法德一道在伦敦就伊朗核问题展开磋商。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也积极介入此事。后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要求伊朗在规定时间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核问题发展经过了2007年、2008年、2009年,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又一个决议,加大了对伊朗的制裁力度,伊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讨价还价,美国与伊朗之间矛盾的不断加深,加剧了地区局势的紧张和动荡。2010年2月1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新一代离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