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单位治理中制度之困的表现、危害和防治策略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何敬业 日期:2018-02-07 08:57:58
  【摘  要】制度之困表现为制度依赖、制度窘境、制度变种、制度焦虑等形态,其危害在于:成为无为的借口、降低制度威信、变成谋私工具、造成相互冲突、形成制度围墙。只有注重制度衔接,才能防止制度碎片化;只有注重监督,才能防止制度私有化;只有注重实效,才能防止制度程序化;只有注重把脉,才能防止制度万能化;只有注重约束,才能防止制度软弱化;只有注重公开,才能防止制度神秘化。
  【关 键 词】单位治理;制度之困;防治策略;监督
  【作者简介】何敬业(1980— ),男,淮阴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淮阴工学院2017年度高教研究课题“基于目标管理的高校办公室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XGJ11)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1-0008-02
 
  在单位治理中,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具有牵头抓总、标本兼治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具体实践看,一些单位的制度建设遇到了一系列困境,不仅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反而给单位治理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那么,单位治理中制度之困表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潜在危害,又应该如何有效防治呢?
  一、制度之困的表现
  一是包治百病的制度依赖。在单位治理中,很多领导者容易陷入一个思想误区:只要制定一个完美的制度,一切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久而久之,制度包打天下、包治百病的依赖心理悄然滋生,最终导致制度神化、万能化。从表面上看,这是对制度高度重视,实际上却是把制度虚化悬置于现实之上,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一旦在现实中遇到制度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结局只能是对制度丧失信心,陷入“制度无用”的悖论怪圈。
  二是形同虚设的制度窘境。在单位治理中,很多时候制度成为一种形式,用“上墙”装点门面,用“成册”粉饰政绩。有的制度成了“纸老虎”,看似威风八面、气势汹汹,实则是纸扎的、面糊的,永远吃不了人、管不上事;有的制度成了“雷阵雨”,看似天雷滚滚、阴云密布,实则是虚张声势、故弄玄虚,最终雷声甚大、雨点全无;有的制度成了“复读机”,看似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实则无足轻重、不值一提,最终被束之高阁。久而久之,制度成了应景的摆设,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传递了消极信号,形成破窗效应。
  三是改弦易辙的制度变种。在单位治理中,政随人走、人亡政息是最为强势的传统风气,守正笃实抵不过喜新厌旧,久久为功远不及立竿见影。经常出现的现象是换一任领导变一个思路、改一套制度。新任领导中,有的急于踢好“头三脚”,一味追求所谓的声势和动静,将原有制度改头换面、掐头去尾;有的乐于点旺“三把火”,一味追求所谓的权威和艺术,对制度一知半解、生搬硬套,搞一些改弦更张、易帜变种。凡此种种,只会使单位治理更加混乱。
  四是权力挤压的制度软弱。在单位治理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监督权力运行。但在现实工作中,大多数“笼子”都是由权力拥有者自己设计和编织的,看上去美观大方,实则松松垮垮、摇摇晃晃,权力随时都能蹿出来、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