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领导决策落实过程中上下级博弈关系的表现及危害防治之策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金 阳 日期:2015-12-07 16:18:35
  领导者的意图是通过领导决策的落实来实现的,通过落实领导决策统一干群思想,体现领导权威。但在实际工作中,下级出于趋利避害的考虑,在落实上级决策时,往往会出现偏差,打折走样,导致上级决策在基层很难落实到位,进展情况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南辕北辙。这种上下级博弈关系造成了责任悬空、工作错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那么,领导决策落实过程中上下级博弈关系表现怎样,有何危害,又如何防治呢?
  
  一、领导决策落实过程中上下级博弈关系的表现
  
  落实领导决策主要通过政策解读、任务分解、压力传导来实现。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上下级关系不断博弈、不断碰撞的过程,通常表现出功利性、选择性、传导性和耦合性等特征。
  1.功利性选择。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本能。在落实领导决策过程中,下级总会选择付出成本最小、获取利益最大、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法或手段,从而使领导决策的落实打上功利性的烙印。当领导决策能给自己或自己的利益集团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或利益时,下级对领导决策的执行质量就高;反之,下级对领导决策的执行质量就差。这种对领导决策落实的功利性选择通常表现为,政策能给下级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时,下级就积极行动;执行政策需要下级付出较大的成本时,下级就消极抵制,甚至会出现与上级“讨价还价”的现象,以达到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付出成本的最小化。
  2.本能性推责。从某种意义上讲,上级做决策时,下级落实决策时,都存在着某种利己主义心理。下级落实上级的决策时,会充分考虑决策者与自己的感情深度、自己当前需要付出的成本、预期可能获得的净收益、远期将要产生的效益等。当落实决策获得的收益小于付出的成本时,下级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会本能地对上级分配的指标或部署的任务产生抵触心理,千方百计不要或少要。即使接受了任务,也常常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完不成任务开脱。这种本能性推责通常表现在上级决策时未充分考虑下级的实际承受能力,搞行政命令或强行摊派,让下级无所适从或难以承受,下级常以无法实现、成本太高为由能推则推、能躲则躲。
  3.政治性考量。在现行体制下,决策权几乎始终掌握在上级手中,下级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只有无条件执行的份儿,民主决策成了好看的花瓶、应景的摆设,“上级决策,下级执行”成为这种决策体制的通行规则。下级愿不愿、能不能、会不会落实上级决策成为上级检验下级思想上是不是成熟、政治上是不是忠诚、工作上会不会干事的“度量衡”和“试金石”。一些“老滑头”“老油条”出于政治上的考量,虽然内心对上级决策有抵触情绪,但为讨上级欢心,表面上迎合奉承、大干快干,使上级陶醉于自己决策“无比英明”的美梦中,从而错过了检讨自身决策失误的良机,让上级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4.相互性利用。在官场上,工作上相互支持、感情上相互信任无可非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变了味,一些简单的上下级关系被异化为“父子”关系,单纯的工作关系被异化为“主仆”关系。对上级决策,下级落实得快、落实得细、落实得好,上级就认为下级支持自己的工作、对自己忠诚有加、与自己关系非同一般,是自己可以信赖和利用的人。反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