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推进党内民主的现实选择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黄 林 日期:2012-05-04 11:35:02

  一、在充分承认我党组织架构民主性质的基础上,来考虑谋划改进完善党的组织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中国共产党现行组织架构的设计,源于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设计。当年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拟定了章程,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组织机构设计为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明确各层级的领导机构由选举产生,层层向选举人负责,总区部向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大会报告工作,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可见,共产主义者同盟本身完全是民主的,其制度设计、组织结构都是民主性质的。列宁以此为指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也坚持实行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全体党员通过代表大会行使民主权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制度设计一开始就是有充分民主考虑的,当时的章程基本上是照搬照套俄国共产党建党模式。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历次党的章程都明确规定,坚持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各级领导人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按照民主框架设计形成的政党。我们党基于民主精神建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我们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源基础。西方世界指责我们不民主,我们中一些人也不去深究,不去坚持这些基础性根本性的东西,却自己怀疑自己,起劲鼓吹西方民主模式,这是一种极端的民族不自信、党内不自信。中国共产党的本源是西方的马克思、恩格斯,我们早就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来改造提升自己。近百年时间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建党原则,证明这个思想是管用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在这个基础上,来考虑完善党的组织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才能确保我们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从实际出发把握现阶段民主的实现程度,不能搞理想化设计
  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民主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民主的实现程度与经济发展状况、社会环境条件、民众个体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在具有很好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条件下,大家能够自觉自愿地表达意见,不存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不存在强制强迫、被动被迫,才可能顺利、圆满地实现完全意义的民主。在目前的条件下,民主的实现都是相对的,完美民主对于我们只能作为一种理想、一种远景目标来追求。现实条件下,我们本来怀着良好愿望设计的民主制度、民主形式,实际运行效果往往出乎意料。本来想广泛听取民意,结果由于民众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而效果不佳,有的不能够理性准确地判断一个人、一个决策的好坏;有的由于岗位职业所限,难以从更高境界和层面认识问题,不能站在全局大局高度来思考;有的由于工作条件、生活状况所限,经受不住利益诱惑,被人左右。社会群众相当多数是盲目的,如果有人煽风点火,从众心理、“羊群效应”就特别明显。所以就导致民主的实现不充分、不完整,甚至是歪曲的、虚假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主的实现往往强调一种和谐、一种平衡,就像帕累托改进一样,是一种零和博弈,一种相互制衡。民主的基本原则是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意志,但是也不能剥夺少数人的权利,对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也要高度重视,有时候真理恰恰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民主选举肯定是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