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根治“小官大贪”重在“治权”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贺庆玲 日期:2012-01-12 11:15:13

  近年来,科级官员腐败大案频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千万级“小官大贪”,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神经,考验着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何小小科级官员竟有如此巨大能量?
  从这些贪污个案研究共性,我们不难发现,“小官大贪”现象多发生在土地、金融、能源、交通等“特殊领域”和“实权部门”。一个科级干部往往掌握着与他的行政级别不对等的权力。归根结底,还是“权力”在作祟。“小官”贪得大,只因他的权力过大和权力失控,防范“小官大贪”应重在“治权”,即权力的有效治理。
  一、构建健康的官场文化——“治权”的前奏曲
  做官有权力,权力获利益,这似乎是中国官场文化中一条潜在的逻辑。从封建明王朝朱元璋的严刑峻法到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每个时代的社会精英、统治阶层都在做着各种尝试,以求解除这一“魔咒”。然而,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防范“小官大贪”重在“治权”,而“治权”的前提条件是要培育一种健康的官场文化。中国的官场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它是由其成员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环境氛围、游戏规则等特殊的“场效应”经过两三千年的发展而成。久而久之,在这种“场效应”中产生了“负效应”,“圈子”文化、权谋之术、厚黑之道都应运而生。“小官大贪”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健康的官场文化的缺失。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防治腐败,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必须培育健康的官场文化。一是破除官本位思想。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使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自己管辖的范围就属于自己的私人领地,自己说的才算,其他人无权过问。二是树立平等理念。一项调查显示,党政干部、知识分子、企业白领中接近或是超过半数的人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如果人人自感弱势,甚至连被看做是拥有一定特权的公务员群体也自感弱势,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官有上下之别,权有大小之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个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中国官场社会。虽然新中国成立后破除了这些封建陋习,但是它对国人的巨大潜在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要在社会大众的思想观念里牢固树立平等的理念。让人格平等、机会平等、权力平等,让社会有一种平等的文化氛围,让平等的理念从梦想变成现实。三是树立公正价值观。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似乎很难找到强烈的公平公正理念。墨家主张“兼爱”,但一直没有成为中国人的主流思想。而儒家的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爱。跪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更多地习惯了顺从、忍受和以下跪作为表达诉求与祈愿的方式。这种整体社会性的病态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中国的官场文化。试想在这种官场氛围内,谈何民主,谈何权力监督?因此,在官场文化中树立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可谓是重中之重且任重道远。
  二、权利本位的回归——“治权”的主旋律
  从一桩桩“小官大贪”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官大贪”的背后往往是一些干部手中权力的错位与失控。防范“小官大贪”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使权力回归到正确的运行轨道,简而言之,即由“权力本位”回归到“权利本位”。“权力”与“权利”虽然仅一字之差,却有千里之别。权力是指政治上的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