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民主行政是破除“人走政息”困境的关键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卜谦祥 日期:2011-10-11 11:54:38

  以政府本身组织形式和行政方式为改革对象的新政,往往会涉及许多具体部门的利益。新政的实施,需要克服狭隘的部门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整合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以形成改革的合力。虽然在强势领导或魅力型领导的领导下,新政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取得较快的改革速度和较为明显的效果,但由于任期制的限制,许多“大刀阔斧”式的新政往往会在主要领导离任后因相关部门官员运用消极怠工、拖延等“弱者的武器”而流产。同时,囿于政府的管制思维以及任期限制型领导的政绩主导思维,一些新政领导者往往通过内部决策,将取得显性目标作为改革的追求,新政措施往往具有“大、空、快”的特性,脱离民众生活实际,使民众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体现,长远利益得不到保证,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在部分区域出现恶化的情况,这样的新政自然难以持续下去。就继任者而言,一方面,他们出于立足未稳的考量而不敢贸然强行继续推行前任的新政;另一方面,他们会对新政进行再阐释,并将政府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新的改革中去,使得上届领导的改革措施处于被动境地甚至搁浅。这些都使得地方新政容易走入“人走政息”的恶性状态。
  民主取向是贯穿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政府行为的内在价值标准之一。以民主取向为基本价值的民主行政,建构了参与协商、人民利益向度的行政决策机制,重申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了人民利益的根本性。只有当改革是以人民利益为终极价值导向时,才能破除地方新政“人走政息”困境。
  从政府运行过程的输入环节来看,民主行政强调问计于民,有助于疏通民众利益表达渠道,将维护、保障和发展民众利益作为政府改革的价值导向。在民主行政过程中,民众通过提案、建议、听证等形式,参与到政府运行过程中来,将自己的利益诉求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参与协商的政府行政决策机制,减少政府的“内输入”,使得政府新政能更好地反映地方民众的切身利益。同时,相对于流动的领导者来说,地方民众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使得建立在地方民众切实利益基础之上的新政能够稳定、持续。新政能够在可预期的时段内得到充分、持续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地方良性治理的实现。
  从政府内部运行来看,民主行政强调政府将为人民服务内化为政府伦理,有助于优化政府决策过程,促进地方新政的程序化和制度化。民主行政以人民利益而不是政府或部门利益为价值导向,从根本价值目标和战略选择上减少了新政的人为设计,减少了新政执行对单个或少数领导者的依赖,消除了各届政府及政府部门间在改革方面的隔阂。政府公共行政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只有在政府内部形成良性互动,在政府届次之间形成承续衔接,才能真正完成新政计划,实现改革的增量提升。
  从政府运行过程的输出环节来看,民主行政强调政府主动接受民众监督,有助于减少政府新政执行的随意性,实现政府政改的持续性。民众参与的民主行政有助于民众对政府运行过程中的政策执行信息、效果进行监督,促使政府在制度建设和政策执行上保持连贯性,减少政府政绩性的重复性和“推倒重来”式的建设。政府公共行政是一个持续的、与政府所处生态环境不断互动的动态过程,只有在政府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选择和改革真正体现并反映民意的前提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