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3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领导前沿

党领导社会的宏观理论与运行机制

来源:领导科学 作者:寇政文 日期:2011-06-07 16:29:35

  党的建设必须契合时代发展主题,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全面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3年来,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三大历史时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这一点有目共睹。但是历史的发展毕竟不会因成就而停滞不前。相反,历史总是会提出新的更大课题。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凸显的诸多尖锐问题,已经表明历史把社会管理新课题摆在了全党面前,严峻考验着党的执政智慧与领导水平。执政党应该领导社会,这一点不言自明,但如何领导,却需要切实的主张。作为领导中国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要研究党领导社会的宏观理论,而且亟待实现由宏观理论向运行机制的转型与落实。

  一、对党领导社会概念的理解

  “党领导社会”是党的执政使命,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然而,长期以来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影响党领导社会工作的科学践行,因此,必须予以廓清。

  (一)领导方式视角:把党领导社会局限于党控制社会

  处于执政党的地位、掌握着公权力,往往容易造成政党对权力的极大依赖性,反映在党的领导方式上就是执政党往往习惯于行政化领导方式。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一方面,由于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领导计划经济,以高度集中化资源调配特征为主导,党的领导工作的核心即是通过运用高度集中的权力规划经济发展,这是强化党的行政领导方式的历史渊源。另一方面,在落后的经济环境中开展领导工作,党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这就使得党在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社会发展重视不够,形成了经济与社会未能同步发展的现状。反映在党领导社会的方式上,自然囿于移植领导自身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固有经验,这是强化党的行政化领导社会方式的实践根基。领导方式的惯性、经验的局限,使得目前党内在领导社会方面,仍然存在一种偏误:一提到“党领导社会”,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局限在“党控制社会”的习惯性联系上,这种偏误在群众中间也并不少见。正如中共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所言:公民社会的弱小使得公民的政治利益诉求处于弱势,助长了政党越俎代庖的行为,于是以党代政、党包揽一切、政党国家化行政化、权力失去监督、执政党政府不负责任的现象普遍发生。这或许是几乎所有不发达国家政党政治都出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的,执政党都在控制社会,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政党控制毕竟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政党执政的目标其实指向全社会的福祉。因此,对党领导社会方式的认识偏颇,可能会造成党执政的价值迷失。

  (二)领导内容视角:把党领导社会混同于党管理社会

  现代民主政治运行过程中,政党处在链接社会民众与政府权力的“桥梁”地位,至于政党尤其是执政党该不该涉足社会事务,从来都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话题。但问题是:执政党应该通过什么方式介入社会事务和介入哪些社会事务。从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实践来看,执政党不应包揽全部社会事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对党领导社会方式的含糊认识,反映在具体领导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存在着把自身领导内容管理化的偏误。一方面,混淆党的领导责任和政府的管理责任,把本来属于政府在社会中发挥的管理职能强加到政党功能中来,这就使得社会一旦出现问题就直接指向党对社会的领导不善上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