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9年1月下期

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的基层协商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杨守涛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杨守涛 日期:2019-02-27 10:45:34
乡村振兴战略语境下的基层协商与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M县“群众会+”模式研究
 
  【摘  要】西南某省M县农村社会治理的“群众会+”模式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振兴较具代表性的成功实践。这一模式主要围绕八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基层民主协商活动,即“群众会+宣传教育”“群众会+集中诉求”“群众会+推动发展”“群众会+阳光村务”“群众会+制度建设”“群众会+自我管理”“群众会+淳朴民风”“群众会+民生监督”;主要有四条关键经验,即把基层党组织建强、把平时工作做好、坚持“先、多、真”态度、根据实际运用巧办法。但还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完善:一是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二是将“群众会+”模式与“村贤村能”等农村工作机制结合起来;三是多措并举打造“群众会+”模式名片;四是处理好“群众会+”模式自发基础与有计划地推广之间的关系;五是坚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下,把“群众会+”模式纳入法治化轨道。
  【关 键 词】基层协商;乡村振兴;“群众会+”模式
  【作者简介】杨守涛(1985— ),男,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主决策、廉政建设、领导能力与素质。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形势下提高我国基层干部民主协商素养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CZZ009);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区协商中的公众参与效能感研究”(项目编号:17ZGC01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区协商实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9184024)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9)02-0011-0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基层协商是一个重要渠道,也是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和实现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途径。对于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振兴而言,基层协商的价值不仅在政策要求和学术研究中得到了重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在基层协商实践中,涌现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其中一些做法成了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振兴较具代表性的成功实践。比如,山东、陕西以及贵州等地的“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机制,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的“三会村治”模式,云南省嵩明县的“村务会商”制度,广东省信宜市白石镇的“村务协商议事会”,湖北省秭归县以“幸福村落”创建为契机形成的“组村落理事会,议群众身边事”模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云会村的协商“三化”工作法等。可以说,践行协商民主、发挥协商作用、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乡村振兴的实践已经是遍地开花。在众多的具体实践中,西南M县的“群众会+”模式就是一个典型。
  一、M县“群众会+”模式及其主要实践效果
  概括而言,在M县的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中,所谓“群众会+”模式,是指在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带领下,以群众会为基本载体,通过多开群众会解决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相关问题的一种治理机制。在开群众会过程中,强调对话而非对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