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8月中期

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领导者冲击事件诠释研究/贺广明 刘若凡 刘 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贺广明 刘若凡 刘 毅 日期:2018-08-31 10:28:54
  【摘  要】现代企业组织所处的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大,领导者面对突发冲击事件的概率越来越大。领导者对冲击事件的诠释极大地影响了组织后续的决策制定和战略选择。面对同一冲击事件,不同领导者会做出不同的诠释。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可从可取性的冲击距离和可行性的能力感知两个维度出发阐明领导者冲击诠释差异化的内在机制,揭示原来未曾明晰的领导者对冲击事件的诠释机理。
  【关 键 词】解释水平理论;冲击事件;冲击距离;能力感知
  【作者简介】贺广明(1964— ),男,青岛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刘若凡(1993— ),女,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刘毅(1994— ),女,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项目编号:SDYC14016)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23-0032-03
 
  领导者对同一冲击事件会产生不同的诠释,那些将变革诠释为机会的领导者往往能抓住机遇,而将其诠释为威胁的多半会错失良机。研究发现,领导者对冲击事件的诠释决定了后续决策的制定和战略的选择,因此了解领导者如何进行冲击诠释至关重要。
  现阶段对冲击事件领导者诠释的研究大多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注意力基础观表明,领导者诠释受企业中的规则、领导者职位、事件参与者和资源因素的影响,这种观点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领导者冲击诠释行为,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注意力基础观认为,领导者的眼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企业中的位置,但现实中公司最高层级领导者有时也会做出错误判断。第二,注意力基础观多用于解释公司内部不同层级领导者冲击诠释的不同,涵盖范围不够广泛。为了弥补这些不足,解释水平理论被引入到冲击诠释的研究中。解释水平理论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领导者对冲击事件的不同诠释,不仅打破了“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模式,还超越了对领导者行业、层级的限制。
  本文将介绍解释水平理论及主要的相关概念,并从可取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对具体研究和内在机理梳理总结,论述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下领导者如何诠释冲击事件。
  一、解释水平理论及相关概念
  解释水平理论是指人们编码和检索信息的方式。长期以来,认知心理学表明人们使用认知结构来编码和检索信息,这些认知和结构可以是抽象的抑或是具体的。抽象反映了信息的缩减,通常是为了使信息的编码和检索更有效;具体代表了信息的扩张,使能够检索到的信息更加详尽。抽象认知结构涵盖范围更广,但忽视了细节;具体认知结构更加聚焦和细致,但难免会出现管中窥豹的现象。
  与认知结构的抽象和具体相对应,解释水平分为高、低两个层次。解释水平理论描述了人们应用于目标的心理表征,高解释水平涉及应用相对普遍、宽泛,强调事物本质和基本恒定特征的心理表征。例如,高解释水平包含总体目标、归因于人的个性特征、用道德原则评估决策。低解释水平则包括相对独特、详细和强调事物可观察到特征的情境化的表征。与上述高解释水平例证相比,这意味着要考虑到短期利益、侧重于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情境解释、评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