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8月中期

2018年8月(中)学术推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领导科学 日期:2018-08-31 10:02:40
  戴胜利、段新、杨喜在《传导阻滞:府际关系视角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低效的原因分析》一文中从府际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低效的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内部博弈。地方官僚体制的二元结构以及官吏在职业发展与政治激励上的迥然差异,使地方官员与普通公务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选择上存在着选择差异。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能够引起上级政府注意从而获取更多的晋升机会,就必须努力发展经济,自然忽视了对本地区环境的治理。但政府部门中大部分普通公务员是本地人,他们会更加关注本地区的环境治理,从而将环境保护与治理放置于重于经济发展的位置。地方政府内部的这一利益选择差异造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压力传导阻滞。二是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博弈。面对上级政府环境治理压力的传导,地方政府可能会选择拖延、不执行、推诿或选择性执行的方式,这在根本上是因为地方政府内部的不同群体对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有着不同的利益选择倾向。所以,地方政府在对待污染企业的排污问题上,存在大力打击与打击不力两种行为选择,而企业也存在两种行为选择:少排污或多排污。由此政府与企业在排污问题上就形成博弈。为改善环境污染治理状况,中央政府需要从源头入手,运用多重方式加大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压力,改革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将环境污染防治纳入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缓和地方政府官员与地方政府普通工作人员的博弈。地方政府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打击力度,畅通我国环境治理的压力传导,从而提升地方政府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
  贺广明、刘若凡、刘毅在《基于解释水平理论的领导者冲击事件诠释研究》一文中基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领导者对冲击事件的不同诠释,不仅打破了“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模式,还超越了对领导者行业、层级的限制。在可取性维度下,当冲击距离大时,领导者面对冲击事件的心理距离增大,致使解释水平提高,领导者拥有更抽象的心理表征,从而更关注长远利益或公司整体利益。当长远利益占主导地位时,领导者更能以中立的态度去诠释冲击事件的机会和威胁。相反,当冲击距离小时,心理距离变小,领导者更关注短期利益或小组利益,他将会以“组内人”的身份去感知小组面临的威胁,在解释冲击事件时与相对中立的旁观者相比更难做到无偏好。在可行性维度下,当领导者拥有强能力感知时,对公司应对冲击事件的资源与能力更具信心,容易持有乐观心态,倾向于将冲击事件诠释为机会;而当领导者拥有弱能力感知时,对公司拥有的资源与能力能否应对冲击事件缺乏信心,相对消极的态度会让他们将冲击事件诠释为威胁。无论能力感知水平如何,冲击距离的变化都会影响诠释,而能力感知的变化产生的对诠释的影响取决于冲击距离是小还是大。在当今不确定的环境下,对冲击事件的诠释深刻影响着领导者的决策质量。在未来的研究中,要思考如何通过改变领导者的解释水平来影响其冲击诠释,进而影响决策,更多地运用冲击诠释的相关理论解决管理实践问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毛胜根在《领导评价下属时组织身份与个人身份的冲突及调适》一文中提出,领导者评价下属时,除了角色规定认知不清、角色领悟有误、素质不高和能力不足,外在制度性约束机制不完善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