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7月中期

2018年7月(中)学术推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领导科学 日期:2018-07-10 11:18:13
  孟耕合在《现代公共空间建构中政府官员的角色探析》一文中指出,政府官员作为具体的治理者,是建构、优化公共空间的“关键少数”,为优化治理效果,必须在公共空间的建构、优化中应担当起注重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规划者、政府政策导向的坚定引领者、公共资源的整合者、锐意进取的创新推动者、廉洁公正的人民利益捍卫者、勇于担当公共危机的化解者和预防者等“六个角色”。要在履职过程中致力于知行合一,首先,要在强化自身公共意识的同时,自觉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要引导和鼓励公民以制度途径参与公共政治,引导和培养公民在表达公共诉求时采取理性的态度、语言和行为,理性而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履行应尽的公民义务,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其次,要在肯定现有公民参与因素的同时,激活公民潜在的参与因素。既要在公民通过正当途径反映问题时予以积极回应;又要完善组织关系中关涉公民参与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机制,优化政府资源配置,推动公民参与的有效落实。再次,要在重视管理效率的同时,兼顾民主进程的同步发展。公民的参与行为和反应并不是一个静态、模型式的对象,它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不可控性,公共空间的运行机制不能完全靠顶层设计来一次实现,而应在政府、公民与社会舆论的动态博弈中逐渐形成。最后,要在完善公民参与政治制度机制的同时,确保政府在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公共空间的公益性。总之,要平稳实现政府从公共空间的管理者向服务者过渡的身份转换,着力优化现有的公共空间,与社会各界力量共同营造新时代更为文明、更为公益的民主政治环境。
  郎帅在《“做世界第一”还是“领导世界”:试论中国的大国成长逻辑》一文中指出,尽管在外界看来,中国已与“世界第一”或者“世界领导者”很接近,但对中国来说,从来没有刻意追求“做世界第一”或者“领导世界”。“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行事逻辑,若依据旧有思维审视中国难免陷入错解中国的误区,要超越传统认知窠臼,首先,新时代认知中国要有新思维。“领导世界”不是单纯的实力叠加,“世界第一”既不是“领导世界”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它的必要条件。任何关于中国要“做世界第一”或“领导世界”的判断都不免简单化,甚至武断。其次,中国始终是一个坚持改革开放的国家。中国的“改革”一直与“开放”相伴而行。作为一个新兴世界大国,中国融入世界的广度、深度与强度都得到了提升,从“引进来”战略到“走出去”战略,再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从实际行动上展示了开放的姿态与胸襟。再次,中国始终是一个坚持和平发展的国家。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一个负责任大国、一个领导型国家。金砖国家新发展银行的建立、亚投行的落成、“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世界互联网领域的治理变革,以及引领全球化等,都展现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它在积极弥补国际公共物品供给的不足。中国不求一时之短长,不争“做世界第一”或者“领导世界”,不谋求体制输出和价值输出。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正在不断革新自我,带来更多新思想、新理念,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新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