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4月中期

村民自治视域下村干部腐败的成因及治理/马忠鹏 任中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忠鹏 任中平 日期:2018-06-06 17:58:07
  【摘  要】村干部腐败的滋生蔓延污染基层政治生态,其根源在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缺乏配套和整合。整治村干部腐败的关键在于促进村民自治权利的发育和整合,要建立民主公开的选举机制,防止村干部“带病上岗”;建立反映民意的决策机制,遏制村干部滥用决策权;建立多元参与的管理机制,规范村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建立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村干部权力的行使。
  【关 键 词】村干部腐败;村民自治;基层民主;“四权”同步;乡村治理
  【作者简介】马忠鹏(1991— ),男,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任中平(1955— ),男,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7BZZ002)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11-0062-03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的村干部腐败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2016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的125起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中,涉及村干部腐败的约占40%。正如习近平所言:“微腐败”也可能会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1]正所谓“蝇贪”“蚁贪”,其害如虎,对待村干部的“微腐败”不能有“微态度”,必须打通反腐败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坚决整治侵害基层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良好的基层政治生态,增强基层群众正风反腐的获得感。
  一、村干部腐败的滋生蔓延污染基层政治生态
  村干部腐败导致基层政治生态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换届选举,徇私舞弊。这类腐败行为不但破坏选举秩序,也严重影响换届工作的风清气正,进而污染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当前,村干部竞选人的拉票行为已由过去个人偷偷摸摸的隐蔽行为,发展到有预谋的半公开行为甚至公开行为。[2]
  第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有的通过非法手段贪污国家支农惠农、精准扶贫专项资金。有的在出售、转让集体资源及城镇化改造过程中,利用职权之便侵占相关款项或者优亲厚友。有的担任农村各类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官商一体,借机腐败。
  第三,作风粗暴,飞扬跋扈。一些村干部“官本位”思想浓厚,习惯于“一言堂”,独断专行,有意规避村民监督。更有甚者,为了一己之私,与当地的黑恶势力勾结,在征地、拆迁等过程中打压村民,与民争利。
  第四,拉帮结派,同流合污。在农村地区,选人用人往往热衷于任人唯亲,以领导的个人感情、亲疏远近来进行组织考察和人选推荐。这种任人唯亲、对上负责的做法,极易形成“圈子文化”、山头主义,使利益相关者同流合污。
  二、村干部腐败源于“四个民主”缺乏配套和整合
  首先,选举制度不健全,民主选举难运作。基层民主选举是“四个民主”的首要环节。民主选举能否有效运行,直接关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