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4月中期

反贫困文化建构的供给侧改革研究/李 华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李 华 日期:2018-06-06 17:49:56
  【摘  要】文化扶贫是目的也是手段,本质在于促进贫困者实现从所处的贫困文化到反贫困(脱贫)文化的转变。其中的关键在于以反贫困文化的新理念、新方式指导文化扶贫供给侧改革:从联带到服务的扶贫理念转变,以创新服务营造良好的脱贫文化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将脱贫文化植根于贫困者能动性的认知之中;从文化扶贫管理到贫困文化治理转变,形成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文化扶贫社会网络和框架;从文化专项扶贫向综合扶贫转变,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文化扶贫的目标实现。
  【关 键 词】文化扶贫;反贫困文化;供给侧;贫困文化治理;综合扶贫
  【作者简介】李华(1972— ),男,山东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发展、环境治理、城市管理。
  【基金项目】山东行政学院2016院级课题“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精准扶贫的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YKTD201610);山东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重点项目“行动者为导向的精准扶贫政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27)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11-0042-04
 
  一、引言
  贫困文化是贫困群体的生活方式,人们收入低,而且生活态度消极、异化、冷漠和不负责任,面向现在而不是面向未来的世界观使得自身不能抓住和利用机会来摆脱贫困。[1]文化贫困问题本身呈现很强的动态性和复杂性,问题的表象与内在原因水乳交融、界限不清,既是贫困的表现形式,也是贫困出现、延续和发展的原因。生产力落后影响当地文化发展,文化发展滞后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了习惯和适应于贫困落后现实的宿命论及对改善经济与生活等努力的冷漠。与此相对,反贫困文化则是激发贫困群体的能动性和内生动力而形成的积极、责任、担当的追求富裕和文明的文化,旨在实现自愿、自觉和自主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全面脱贫。[2]
  习近平提出,文化扶贫要“扶志与扶智”双向发力,扶志是“以文化人”,通过脱贫文化的塑造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自强脱贫的内生动力和能动性;扶智是“扶智育人”,通过培养和加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本领和才智,使得贫困群体在脱贫之路上既有心又有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脱贫)过程中内因(贫困主体能动性)和外因(政府和社会帮扶)相互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文化扶贫就是要革除贫困群体因贫守旧的贫穷文化,用反贫困文化改造旧的、迂腐的文化价值观念;改变贫困群体思维守旧、观念落后、知识缺乏、视野狭窄的状况。[2]反贫困文化的主体在脱贫文化的影响下,逐步树立摆脱贫穷落后的信心和动力,利用和开发自身资本因素进行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通过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进步而实现脱贫目标。因此,文化扶贫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实现文化扶贫的这两个功能,取决于贫困文化向反贫困文化的转变,也是决定综合脱贫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准前提和保证。
  二、理论基础
  如果说文化是帮助人们对付生活困境的一种努力,反贫困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摆脱扶贫单纯依靠救济和经济发展项目而无法实现可持续脱贫目标的境况。文化即人化,文化扶贫先是一个人化的过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