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2月中期

党治基层: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邓顺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邓顺平 日期:2018-02-28 15:51:43
  【摘  要】新中国党建国家和党治国家的历史与现实,在基层治理中体现为党治基层,这是理解当代中国基层治理的逻辑起点。近年,通过区域化党建、派驻“第一书记”、开放式党建、智慧党建及“三有一化”等党治基层创新行动,党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基层治理绩效,同时也导致边界不清、行动困难、高成本运行等问题。对此,需要以公共价值创造为引领,以政党自身的“治理转向”为途径,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 键 词】党治基层;创新行动;现实困境;治理现代化
  【作者简介】邓顺平(1980— ),男,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政党建设与基层治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层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1&ZD032);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课题“以执政党为核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ZZ01)
  【中图分类号】D630;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5-0016-04
 
  近代以来,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原有的政治力量难以解决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亟须“找到一个可以治理这片国土的新兴政治力量”[1],即要解决治国能力的问题。中华民族经过不屈抗争和变革图强,逐步走上了“人民共和”的“党建国家”之路,与此相生相伴,在国家治理上则体现为“党治国家”。这种国家形态,“在合法性论证、资源汲取与整合、政府能力与社会调控等方面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2]。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党、国家、经济与社会等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以党为核心的制度结构始终未根本改变,党领导着国家和社会,国家和社会影响并制约着党,同时,国家和社会又在党的引领下相互作用。
  一、党治基层的历史演进
  从历史演进来看,中国共产党一直将自己的根深扎于基层,十分重视对基层的领导与治理。建党之初,主要重视在城市中的产业工人、知识分子中建立组织,后来逐步将重心转移到各根据地范围内,并创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这种行之有效的组织领导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为在全国范围内夺取政权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党的组织逐步从军队延伸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社会各个领域,党的建设从“支部建在连上”演变为“支部建在单位中”和“支部建在社队中”。这种一元化的领导理念与执政方式,适应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基层政权的稳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领域的相对分离,大量新型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新阶层人士出现,党通过不断创新凝聚社会的方式和整合社会的载体,实现融入社会、凝聚社会、整合社会、服务社会和治理社会的战略目标。党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如《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2006)、《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2010)、《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2012)、《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