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月中期

精准扶贫中的突出矛盾及化解之道/刘金新 薛伟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刘金新 薛伟芳 日期:2018-02-06 10:09:29
  【摘  要】精准扶贫中存在着高减贫速度与低减贫质量、干部扶贫能力应然要求与实然状况、农村干部劳动付出与实际收入倒挂等突出的现实矛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精准扶贫考核中增加“脆弱性脱贫”识别指标,立足乡村资源提高扶贫项目执行力,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可以有效化解精准扶贫中的突出矛盾,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
  【关 键 词】精准扶贫;突出矛盾;实效
  【作者简介】刘金新(1973— ),男,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薛伟芳(1974— ),女,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贵州省理论创新招标项目“反贫困效率问题研究”(项目编号:GZLLZB201705)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2-0062-03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反贫困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脱贫是关键,而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根本。当前,在精准扶贫中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梳理这些矛盾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精准扶贫中的突出矛盾表现
  (一)高减贫速度与低脱贫质量间的矛盾
  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从1978年的2.5亿减少至2015年的5575万,[1]用了37年时间,平均每年减贫500万人。若按过去37年的平均减贫速度计算,剩余的5575万贫困人口则需到2025年前后才能全部脱贫。如果将新增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叠加计算,那么,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可能还会延后。作为约束性指标,国家“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的目标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就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至少要减贫1100万才可能达到预期脱贫目标。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贫困退出机制和脱贫攻坚责任制度,对扶贫脱贫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速度和质量有时是相互制约的一对矛盾,在精准扶贫中表现为高减贫速度与低脱贫质量间的矛盾。
  (二)干部扶贫能力的应然要求与实然状况间的矛盾
  精准扶贫是和平时期的攻坚战。随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剩余贫困人口愈发分散,贫困程度深、家庭情况复杂,扶贫难度更大。这无疑给涉贫部门在贫困人口识别、扶贫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现实的扶贫实践中,一些扶贫干部的扶贫能力往往达不到扶贫攻坚的要求,具体表现在:扶贫项目难找或论证困难;项目获批却无力实施,导致扶贫项目沉睡;已经实施的扶贫项目不能按计划完成,扶贫资金低效率使用;用于教育、科技、医疗的资金偏少,贫困人口的生计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这些都是反贫困治理高能力要求与扶贫干部能力欠缺之间的矛盾。
  (三)农村干部劳动付出与实际收入倒挂的矛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都有责任和义务全身心投入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为此,国家继续实施东西协作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