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8年1月中期

领导干部对员工的心理干预模式探析/牛陇安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牛陇安 日期:2018-02-06 10:05:57
  【摘  要】在组织中,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等,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密切关系。从组织领导的角度出发,分析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对员工的心理干预策略,主要应通过信息化管理形式,了解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对员工应激心理加强干预,并建立员工心理干预机制和应急事件心理救助机制,帮助员工摆脱负面情绪,促进组织健康发展。
  【关 键 词】领导干部;员工;心理干预模式
  【作者简介】牛陇安(1962— ),男,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8)02-0054-02
 
  心理危机干预也被人们称为心理干预,这一概念最早形成于荷兰和美国等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研究课题中。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开始着手采用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和调整。
  一、组织员工产生心理危机的根源
  (一)内生根源
  员工自身的心理调节失衡是造成员工心理内源性危机的根源。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无法获得满足是造成其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
  1.生理需要与物质需要。每一个员工都具有相应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希望通过自身劳动来获得组织的报酬,一旦组织无法满足员工的需要,就会导致员工发生心理失衡的情况,并且进一步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2.安全需要。员工的安全需要主要包括失业保障、工伤救治、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安全的工作环境、工作的稳定性等,员工在能满足自身安全需要的组织中会形成更好的工作状态,反之则会导致员工心理层面出现不稳定的因素。
  3.归属需要。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之后,员工就会更加重视精神需要,开始追求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精神满足和快乐享受,并且希望在组织中获得一种归属感。员工的归属感、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都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组织必须将相应的环境提供给员工,使其能够尽快地形成稳固的归属感、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自尊需要。在上述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员工就会追求相应的平等和自尊,并且试图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自由平等和互相尊重等都是满足员工自尊需要的必要内容。
  5.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在上述的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员工就会注重如何在组织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组织必须对员工的潜能进行挖掘,将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内容提供给员工,从而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组织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外生根源
  组织之外的压力是导致员工出现外源性心理危机的根源,这些压力的来源主要包括员工的家庭、工作环境和社会。
  1.家庭重大变故。在生活中,如果员工遭受到意外伤害、重大疾病、财产损失、亲人亡故、离异和失业等重大变故,就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变故的严重程度越高、发生时间越短,对员工造成的心理压力越大。
  2.工作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