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8月中期

孔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探微/靳浩辉 杜君璞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靳浩辉 杜君璞 日期:2017-10-16 09:30:23
  【摘  要】孔子作为儒家的不祧之祖,其管理伦理思想并非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是具有深远的渊源的。首先,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是在时代背景笼罩与浸染下萌发的;其次,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主要继承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思想,可谓“集大成者”;再次,孔子跌宕起伏的管理历程散发出浓厚且丰富的伦理意蕴,也同样构成了其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
  【关 键 词】孔子;管理伦理思想;渊源
  【作者简介】靳浩辉(1987— ),男,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管理伦理、政治伦理;杜君璞(1985— ),女,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伦理、政治伦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创新与实现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AZD008)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7)23-0041-05
 
  一﹑时代背景之鸟瞰
  时势造英雄,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深深塑造与影响了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本文试图从政治生态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两个维度对孔子的时代背景进行梳理,以便充分地把握其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
  (一)政治生态背景:礼崩乐坏的局势
  西周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而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随着周天子地位的式微,周室已经无法驾驭诸侯,丧失了号令诸侯的“天下共主”的权力,诸侯僭越礼乐的现象层出不穷。如晋文公召周襄王会于践土,郑庄公大败王师,楚庄王问周鼎轻重,诸侯僭越天子成为普遍现象。所以司马迁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史记?太史公自序》)不仅诸侯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诸侯国内的卿大夫也纷纷与诸侯争权夺利。如鲁国三桓各占城邑,对抗鲁君;卫国孙林父占据采邑领地而叛卫。随着卿大夫势力的膨胀,许多诸侯国内的实际权力已经掌握在越俎代庖的强宗世卿手中。另外,卿大夫的家臣也伺机向其主人夺权,鲁国季孙氏的家臣公山弗扰占据费邑背叛季氏,叔孙氏的家臣侯犯占据邑而背叛叔孙氏;晋国范氏的家臣佛占据中牟以抗击晋国的卿大夫赵简子。这表明孔子生活的时期,卿大夫的家臣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割据势力,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境况。[1]
  总之,孔子生活的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统治秩序逐渐崩溃,周天子无法驾驭诸侯,诸侯难以驾驭卿大夫,而卿大夫也驾驭不了家臣。孔子面对这种“礼崩乐坏”的境遇,主张“正名”以维护周礼,旨在恢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管理伦理秩序。不过“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潮流已经无法逆转,其向往的尧、舜、禹、文、武、周公等圣王管理下的“天下有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而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方面导致了其到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犬”的悲凉经历,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孔子之伟大,并深深塑造了孔子别具一格的管理伦理思想。
  (二)社会文化背景:人本思潮的兴起
  春秋在中国文化史上极具转型意义,
[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