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4月中期

博弈视角下的单位激励合作机制探析/董自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董自稳 日期:2017-04-27 09:36:45
  【摘  要】单位良性合作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发展力,而合作机制构建需要激励机制的中介作用。引入博弈模型对薪资结构、剩余利益分配、单位绩效评估三种激励方式,在不同情境下对于单位合作机制构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的合作机制构建路径:培养掌握隐性知识的单位成员、关注创新人员的心理需求、加强单位成员之间的协同与互补、以激励机制促进合作机制。
  【关 键 词】合作机制;激励机制;博弈
  【作者简介】董自稳(1982— ),女,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近现代史。
  【中图分类号】D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7)11-0046-03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单位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不同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已成为单位提升竞争力、增强持续发展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单位成员之间除合作之外,还存在由于利益、价值观差异等原因造成的竞争,影响成员之间合作机制的良性发展。笔者从博弈视角出发对单位成员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进行研究,认为应以激励机制促进相互之间合作,避免和减少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一、单位合作机制概述
  美国团队管理专家Katzenbach提出,单位合作机制是单位成员基于组织目标内化的前提,以协同式工作方法完成工作任务,提升组织绩效。单位合作机制的优越性体现为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协同效应,能够有效对抗压力与挑战,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互动,推动单位不断发展,产生远超独立工作状态下的单位效益。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单位合作机制是多个单位代理人按照一定的方式与原则创造共同产出,各代理人之间的边际贡献具有相关性,且需要在合作机制或整体模式下进行测量,这就使得每个单位成员的绩效得不到精准的评价。因为在单位实际工作中总会存在某些具有消极行为方式的成员,即使在合作机制下,这部分人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活动,但是单位整体效益却有他的“功劳”,这就是所谓的“搭便车”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按照集体收益进行薪酬的平均分配,反而失去了公平性。比如,创新行为对组织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创新思维产生到具体操作运行,再到行为模式调整,并产生单位绩效,这一过程是尤为艰难的,这当中就会有一部分员工承担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而另一部分员工利用信息不对称逃避责任与压力。[1]这两种行为都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只不过是利益内容存在差异,积极参与创新活动的单位成员更多地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逃避组织活动的员工则为了追求舒适环境下物质利益的增多,两种不同的策略选择使其在合作机制中存在博弈行为。笔者认为,促进单位合作机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激励机制与博弈行为进行综合分析是探究建立健全单位合作机制的有效途径。
  二、单位合作与激励机制中的博弈分析
  现阶段治理“搭便车”行为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监督的形式对单位集体性利益进行管理,也就是在单位合作机制中引入监督者对单位成员行为进行监督,通过行为保证金(如果单位成员的行为与单位集体利益不符,则要受到一定程度的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