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1月中期

依势抗争—我国邻避运动抗争逻辑的一个解释框架/王奎明 王 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奎明 王 宁 日期:2017-03-15 17:29:11
  【摘  要】学术界鲜有针对我国邻避运动抗争逻辑的解释框架,而已有的立足于农民抗争问题提出的解释框架普遍解释力不足,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依势抗争框架可以深入解释我国邻避运动的抗争逻辑。所谓依势抗争是指民众依据情势进行抗争,具体来讲包括三方面内容:整体抗争形势解释了“为什么邻避运动中街头抗议已然成为常态”,政府维稳态势解释了“为什么理性抗争成为民众的抗争策略”,抗议过后局势以及政府与民众维稳共识的存在解释了“为什么存在抗争失败的情况,同时抗争失败与抗争成功的案例在抗争周期和抗争强度上差别不大”。上述三个方面恰恰是邻避运动抗争过程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关 键 词】邻避运动;抗争逻辑;依势抗争;解释框架;维稳共识
  【作者简介】王奎明(1985— ),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邻避运动;王宁(1993— ),女,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邻避运动。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集体行动的内在认同机制及其消解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BSH031);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项目“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7)02-0012-04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框架的提出
  “邻避”作为环境议题的核心概念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张力催生了这一概念,从深层次来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张力也愈加明显,爆发了诸多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的邻避运动,如何有效规避和治理邻避运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议题。
  对于我国民众的抗争行为研究,学术界已经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框架。最经典的解释框架是李连江和欧博文基于农民抗争行为提出来的“依法抗争”,其核心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是民众在抵制各种各样的土政策和干部的独断专制及腐败行为时,依据有关的政策或法律条文;二是民众经常有组织地向上级直至中央政府施加压力,以促使当地政府官员遵守有关的中央政策或法律。于建嵘同样基于对农民维权行为的研究提出“以法抗争”的解释框架,与“依法抗争”区别在于:首先,“以法”是直接意义上的以法律政策为抗争武器,而“依法”是间接意义上的以法律政策为抗争依据;其次,“以法抗争”以直接挑战抗争对象为主,诉诸“立法者”为辅,而“依法抗争”则是诉诸“立法者”为主,直接挑战抗争对象为辅,甚至是避免直接挑战抗争对象;再次,在“以法抗争”中,抗争者更多地以自身为实现抗争目标的主体,而在“依法抗争”中,抗争者更多地以立法者为实现抗争目标的主体[1]。朱健刚基于城市业主的维权活动提出“以理抗争”的解释框架,相比于前两个解释框架,“以理抗争”特别强调法律、政策之外的“理”的部分,引入了道德与价值意涵[2]。就本质而言,笔者认为“以理抗争”所强调的“理”和“法”的核心内涵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趋于一致,即应该被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