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1月中期

权力运行中消极政治心理的体制性根源及文化心理探析/徐精鹏 李朝祥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徐精鹏 李朝祥 日期:2016-12-08 16:35:37
  【摘  要】包括畏权怕官在内的消极政治心理的产生,既有历史的滥觞,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体制性根源,也有文化心理的影响。归根结底,消极政治心理的存在根源于国家权力的强制性及政治生活中权力运行的失范和异化。只有构建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官场文化氛围,只有真正把人民当成国家的主人,彰显人民的权力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权力异化、遏制权力腐败并消除由此产生的消极政治心理。
  【关 键 词】公共权力;消极政治心理;体制;文化心理
  【作者简介】徐精鹏(1964— ),男,河海大学讲师,地方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廉政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朝祥(1965— ),男,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政治学基本原理、国家意识形态和公民政治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及制度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4JDJYLZ06)和河海大学廉政理论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32-0062-03
 
  政治心理是政治活动参与者在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由此衍生的政治行为、政治现象和政治体系等政治生活的一种较直接的、朴素的心理投射,具体表现为社会成员对政治生活的认知、情感、立场、情绪、旨趣、意愿和信仰,是人们政治性格的具象和外化。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是政治变革的制约力量[1]。任何社会政治心理都会对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或正向的积极效应,或负向的消极效应。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政治腐败的滋生蔓延等,使得一部分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消极认识,从而滋生政治情感淡薄、政治认同度低、政治信任度差、政治信仰缺失及畏权怕官等消极政治心理。仅就畏权怕官这一消极政治心理而言,它根源于国家权力的强制性及公共权力运行中公共权力主体失范、公共权力客体利益受到侵害而导致的公共权力客体对主体的信任危机、情感疏离和政治隔阂。它的存在直接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严重损害民众的政治情感,削弱民众的政治认同,消解民众的政治信仰,进而影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政治社会稳定。本文试图围绕畏权怕官这一消极政治心理形成的根源,从历史和现实、体制和文化几个维度进行尝试性探析。
  一、国家权力的强制性:畏权怕官消极政治心理的本质
  权力作为一种对客体行为发生影响的支配力量,必须拥有高于客体的强势地位和能力,因此,强制性是权力的保证和基础,是权力的基本属性。塔尔科特?帕森斯将权力界定为“一种保证集体组织系统中各个单位履行具有约束力的义务的普遍化能力”[2]20。权力依赖于制度性的权威。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国家权力是一种保证国家中各个成员履行具有约束力的义务的普遍化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国家对其子民的绝对支配力,它存在于各种具有权威性的制度中而无需证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真实存在所固有的性质,权力不需要任何证明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