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10月中期

变迁与调适:地方党委领导制度科学化思考/马正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马正立 日期:2016-12-07 18:35:53
变迁与调适:地方党委领导制度科学化思考
——基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分析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命题。对于肩负这一责任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这标志着继由革命式治理向行政式治理转型之后,又将向政治式治理的治国理政转型升级。在新的转型过程中,治理现代化是基础工程,地方党委领导制度与地方治理体系的共生共建是这一工程的核心环节,二者分别以科学化和现代化为衡量标准,共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基础。
  【关 键 词】治理体系现代化;地方党委领导制度;科学化
  【作者简介】马正立(1989— ),女,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与干部成长。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层党组织公信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6BDJ05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29-0016-04
 
  治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行为,是国家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由于它具有遵循治理主体上下双向互动与协调的特性,其着力点必然内蕴于地方治理现代化进程之中,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则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由于地方治理体系包含地方党委实现领导职能并管理各领域的一系列制度规定,那么地方党委领导制度科学化必然包含在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之中,并对地方党委领导制度改革产生倒逼效应,二者呈现一种共生共建关系。实现二者有机融合,这是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一、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地方党委领导制度科学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转型,这势必要求地方党委领导制度也做出相应改革。如果地方党委领导制度不能及时适应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由此产生的制度间冲突就会延缓乃至阻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在这样的思路下,应提高地方党委领导制度科学化水平,使其不断改进自身的组织功能、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以增强制度之间的联动性与系统性。这既是地方党委领导制度科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地方党委领导制度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必然要求。
  从体制角度看,治理体系现代化主张作为治理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协同关系。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相互支持并有效互动的基础是合理的权力配置,即政治资源合理分配。那么,地方党委作为治理的关键主体,如何承载和配置领导权和执政权呢?这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由此,改变权力过分集中于党委的弊端,从而形成具有正向作用的治理生态环境,是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要义。
  从功能角度看,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科学划分不同治理主体的活动领域、作用向度与职权界限,遵循成本效益逻辑,整合治理主体的各自功能,并使其发挥最大优势,从而提升治理的整体效能。地方党委作为地方政府领导核心,能否发挥好顶层设计者总揽全局和协调各方的作用,能否履行好组织动员、利益综合和服务协调等职能,这对降低地方治理成本和提升地方治理质量起
[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