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8月中期

走向精细化社会治理——基于史域、优势与路径的维度/魏崇辉 黄 敏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魏崇辉 黄 敏 日期:2016-09-12 16:59:56
  【摘  要】社会管理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强调权力的高度集中,推崇“强政府、弱社会”。社会治理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强调民主、公平、协调合作的理念。精细化社会治理更加侧重于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协调化、规范化。本文从社会管理到精细化社会治理的历史性转变、精细化治理的优势及其推行的途径研究精细化社会治理实现的必要。
  【关 键 词】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精细化治理
  【作者简介】魏崇辉(1979— ),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政治与公共治理;黄敏(1992— ),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学术思想理论动态与意识形态建设方略研究”(项目编号:15AKS014)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与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06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23-0019-0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制度,确保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体现了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指导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不断认识,表现为在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和主张[1]。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发展愈加复杂和多变,从社会管理到精细化社会治理的深入发展昭示我国政府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转变,更加重视各个领域、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性和效率性。
  一、从社会管理到精细化社会治理的转变
  (一)改革开放前的社会管理模式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一种全能政府的管理模式和全能主义的国家政权,政府权力的控制范围覆盖全国,使整个社会都在高度政治化下运转,形成了“强政府、弱社会”的局面。国家通过意识形态、国家意志、干部队伍以及有效的政治动员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控制,使政府与社会高度融合。在这种形式下,政府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干预权,但这种模式的出现是建立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低下的大环境上,政府支配、控制能力极强,通过行政手段支配各种资源,高效地实现了政府目标,尤其在大型经济项目、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应对突发危机方面体现了它的优势,使得当时的经济政治迅速恢复并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这种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精细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一是社会成员高度依赖政府,包括所在单位、公社或是大队,缺乏独立的地位和经济自由权利;二是社会自治和组织能力极差,个人依赖从单位获取的资源,不能独立地自治和组织,同时国家高度掌控资源,必然会产生资源浪费、过度开发、权力膨胀腐败等后果;三是政府直接面对群众,社会秩序完全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没有中间的缓冲力量,一旦政府的行政功能削减,就会造成社会无序和混乱;四是政府与群众缺乏沟通机制,从上到下不能保持一致,造成民众对政府行为的不满,即使政府努力发挥其职能,但是政治输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