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6月中期

腐败机理及其治理的统计研究/肖文圣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肖文圣 日期:2016-07-13 09:14:26
  【摘  要】腐败与公共权力伴生,难以根治;腐败与自然界腐烂机理相似,但导致腐败的原因比腐烂复杂得多。腐败是政府官员及其代理人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必然损害公众利益,甚至国家的整体利益。从公共权力、与群众关系、执政宗旨、权力寻租和执政规范五个方面能够判断政府官员及其代理人是否腐败。调查数据表明,公众不太相信通过执政者的执政素质提高能够减少腐败,认为应该通过外在力量减少腐败。虽然腐败难以根治,但仍要不懈努力地治理腐败,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治理腐败的措施:对公共权力使用的奖惩、直接对公共权力约束、防腐的保障。
  【关 键 词】腐败机理;腐败内涵;治理腐败;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作者简介】肖文圣(1969— ),男,三江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与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财政视角下政府公信力研究”(项目编号:13ZZD0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6)17-0050-03
  
  当前网络中,“腐败”经常以享受生活的代名词出现,比如某人发现比较有特色的餐饮店或酒吧,没有人分享,独自前往无趣,便在网络中发布“什么时间去什么地点‘腐败’(吃饭),费用AA”的召集令,这里的“腐败”是一种戏称。现在,“腐败”已成为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即政治腐败的普遍性解释。盛宇明认为,腐败是“经济人”不合制度规则,利用公众赋予的职权为自己谋利益的活动[1]。他将腐败分为政府权腐败和代理权腐败,其定义与分类和工具书政治角度解释的腐败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关于政治权力的不当应用导致的腐败。孙学华则具体指出,腐败是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者的行为有损于社会公共利益,为法律所禁止,是个人私利“搭上”了公共权力的“便车”,是公共权力变质和异化的产物,其本质是权力被滥用[2]。实质上,腐败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本文主要通过统计研究探讨涉及政治权力的腐败的内涵及其有效治理。
  一、腐败的机理
  在自然界,生物体在生命周期内,只要能够通过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获得新陈代谢,生物体就不会腐烂。但是,若生物体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或受到外界的伤害、破坏,它就有可能腐烂。在社会组织中,腐败的机理同自然界的腐烂原理一样,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逐步瓦解社会组织,也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
  我们通常假设人是理性的,即民众知道官员的执政职责,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也知道他们应该如何做。那么,如果发生下列行为,如官员不该做而做了,该做而不做,或者执政目的扭曲、非法执政,则有理由认为是官员在腐败。要深入了解腐败的机理,需要探讨腐败中几个关键因子:个人利益、公众利益和公共权力(或称政治权力)。个人利益是官员及其部门执政过程中个人获得的正常利益,应该同市场经济中的工人一样,获得工资收入及相应的福利收入,另外还可以获得绩效收益,即晋升职位后获得相应职位的收益。公众利益是整个社会组织(政府)通过公共权力支配社会资源(包括经济资源)使得公众获得的收益,如政府补贴、最
[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