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6年6月中期

2016年6月(中)学术推介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领导科学 日期:2016-07-13 08:55:12
  王文彬在《结构功能主义视野下的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及优化》一文中指出,建设国家话语体系是推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及优化恰逢其时,不仅是政府聚民心、汇民智、促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展国情、畅见解、谋稳定的应然作为。文章指出,将国家话语体系放置在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框架下,可以清晰辨明其建设和优化路径。建设国家话语体系,必须明确其应实现的功能目标。具体说来,在国内,我国的国家话语体系应该能够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在国际社会上,则应通过国家话语体系建设来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对国家话语体系清晰定位、明确其应实现的功能目标后,可以倒推出我国国家话语体系建设的结构要求。一方面,国家话语体系不仅应该成为舆论疏导机制,还应成为民意收集反馈机制。另一方面,既要推动国家话语对外传播体系成为高效的国家形象展示系统,为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提供便利,又要促使国家话语体系成为认知统一中心,集中发布我国对国际问题的态度和看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话语体系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使民众掌握了“麦克风”,得以自由表达观点。民众有更多的机会与条件来反映自己的诉求和愿望,意味着国家话语体系建设有了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此外,民众权利意识的崛起,也表明民众愿意参与国家各项建设中,包括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我国必须借助新媒体力量加速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吸纳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话语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话语传播反馈体系和卓越的话语研究智库。
  杨书房在《“运动式”生态治理的效力与限度分析》一文中指出,源于权威统治和一统观念的“运动式”治理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无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作为具体形态的政府动员能使党和国家在必要时候集中精力于既定目标,有效动员全社会的资源为之奋斗,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治理任务,这是其他治理方式难以企及的效果。时至今日,在思维惯性的延续与执行效果的鼓舞下,党和政府在推动政策执行或在常态制度执行受阻时,仍倾向于采用“运动式”治理模式来应对,这种模式在生态治理中同样屡见不鲜。生态治理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各级政府无法忽视、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囿于大气、水等资源的流动性,生态治理成果难以计量,短期内又难以见效,因此,生态治理往往被地方官员置于次要地位,仅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动或因环保问题被约谈时才集中整治,“运动式”生态治理在日常行政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运动式”生态治理模式在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造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执行偏差,以及因其随机性而影响整个社会系统治理的现实困境。文章指出,“运动式”生态治理的执行困境在于某些企业唯利是图,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唯经济政绩是求,在于一些监管部门未尽职守,在于长期形成的经济发展观念、经济发展模式和管理办法。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突破“运动式”生态治理的路径依赖,对其纠偏须着眼于中央与地方共容利益的建构,以及进行制度统筹,构建良性治理平台。
  郭鹏在《基层协商主体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及其分析应对》一文中指出,作为协商民主题中应有之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