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10月中期

公众参与网络问政及优化策略探析/原 珂 乔印久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原 珂 乔印久 日期:2016-01-18 16:45:15
  【摘  要】网络问政作为公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方式,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公众在参与网络问政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发展失衡、网络官僚、网络暴力、网络欺诈、网络腐败等。对此,应从加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并举,推进网络问政走向网络问责,合理分析与理性鉴别公众态度倾向等方面优化公众参与网络问政。
  【关 键 词】网络问政;公民参与;民主政治
  【作者简介】原珂(1986— ),男,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治理与冲突管理;乔印久(1980— ),男,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与经济发展、信用风险传染。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公共领域冲突管理体制研究”(项目编号:13AGL005)和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政府规制研究”(项目编号:15CZZ01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5)29-0014-0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我国社会步入了网络问政的新时代。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与之伴随的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尤其是私人化、个体化思潮的同步崛起,使得公众在参与网络问政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须解决。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所在。
  
  一、公众参与网络问政及缘起
  
  探讨公民参与网络问政,应首先弄清楚网络问政的内涵。目前国内学界存在三种主要观点。第一种是基于公众的视角,认为网络问政即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其本质是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实现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型民主形式[1]。第二种是基于政府的视角,认为网络问政是指政府通过门户网站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关注民生,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增进民生的一种执政方式[2]。这种观点认为,问政者(政府)不仅是网络问政的开启者,还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网络舆情的主导者和政务工作的被监督者[3],其本质是一种新型的政治管理模式。第三种是基于二者互动的视角,认为网络问政是政府与公众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双向互动的沟通过程,是网民提出问题与政府回答问题、网民参政议政与政府积极支持、网民要求政府有所为与政府有所为或有所不为之间互动沟通的过程,其本质是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一种新型民主政治形式。基于此,针对网络问政的内涵,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这也与奥一网①在总结“广东样本”的网络问政时所表达的观点一致,即网络问政实际上包含四个元素:问政的主体是公民,问政的对象是政府和官员,问政的渠道是信息平台,问政的过程意味着公民对政府和官员的监督、批评和约束[4]。换言之,即网络问政应为官民之间双向互动的沟通过程。接下来主要从三个方面探究公众参与网络问政的缘起。
  1.客观因素:互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