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8月中期

美国在二战后国际秩序建构中的功过评析/畅 征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畅 征 日期:2015-11-10 18:01:19
  国际秩序一般分为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秩序,这里谈的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秩序。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联合国宪章》签署生效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联合国宪章》是在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目的是“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战后的国际秩序,是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而形成的。70年过去了,当今世界的秩序如何?美国作为超强的超级大国,它在战后的国际秩序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值得考察研究。
  
  一
  
  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欧洲和亚洲的两大元凶:一个是希特勒领导的德国法西斯,另一个是裕仁天皇领导的日本法西斯(亦称日本军国主义)。事实上,“大日本帝国”比“第三帝国”更老到、更顽固、更残暴、野心更大。日本在1927年7月就以《田中奏折》的形式规划出了征服世界的蓝图,明确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这个规划比希特勒当上元首早了七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也比德国早得多。1931年9月18日,日本开始“征服中国”,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日本说的“满蒙”),这比德国在1938年3月出兵占领奥地利早了六年多。1937年7月7日,日本又把“征服中国”的战争扩大为全面的侵华战争,并扬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这比德国在1939年9月1日侵略波兰,挑起与英法的战争(英法于9月3日对德宣战)早了两年多。在此期间,有个值得重视的插曲,就是张伯伦主张的绥靖主义。他在1937年5月28日接替年迈的鲍德温任英国首相,但他认为,德国势力之大,足以统治整个欧洲,英国“除了接受屈辱,没有其他选择”。于是,他采取了绥靖政策,三次飞往德国会见希特勒。1939年9月30日,他和法国的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亲手将捷克斯洛伐克三分之一的国土和一半的工业割让给了希特勒。但这未能减缓德国法西斯的前进步伐,反而纵容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当时,美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态度也和英法差不多,它从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一直对日本军国主义持保护、支持、纵容的态度,想利用日本充当其东亚战略的“清道夫”,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和装备。结果美国也和英法一样,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实际是宣而不战,等着挨打。1940年是法国的奇耻大辱年。1940年5月10日,德军对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大举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号称拥有300万大军的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不到六个星期就被德国灭亡了。6月20日,贝当政府正式向德国宣布停战投降。法国投降后,希特勒提出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5月10日,就在德军进攻荷、比、卢三国的那一天,张伯伦被迫辞去首相职务,丘吉尔继任首相,他表示,要“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上从来还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
  在英国人民的顽强抵抗中,德国法西斯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破产了;在中国军民的奋勇反击下,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被
[1][2][3][4][5][6][7][8][9][1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