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7月中期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用好激励机制/王 红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王 红 日期:2015-09-21 15:56:01
  21世纪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人才的竞争,企业领导为了留住人才想尽各种办法,采取种种激励措施,有的通过物质或者金钱奖励;有的通过分配股份的方式激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的采用目标绩效信息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有的采用文化激励,将企业文化与员工思想结合在一起,帮助员工树立符合组织要求的价值观,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激励机制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对激励机制认识不到位
  当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存在这样一种误解,激励就是涨工资,这种理解是极为片面的。美国心理学家费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如工资、公司的政策、工作的条件等,这类因素只能起到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和维持现状的作用。激励因素则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如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晋升、工作表现机会、职务上的责任感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单纯地涨工资是不能让员工满意的,这种物质激励只能带来短暂的激动心情,但很快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规避员工的不满情绪,同时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比如给员工机会和平台,让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等。
  另外,也存在这样一种认知:“激励员工就一定是奖励员工。”其实并非如此,合理的惩罚也是一种激励。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提出的激励强化理论认为:管理需要采取各种强化方式,才能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组织目标。强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强化,一种是负强化。正强化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的行为,使这些行为能进一步加强以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由此可见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懂得恩威并施,运用适当的奖惩手段,使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2.忽略激励对象的需要
  事实上,在对员工激励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识别员工的需要。因为激励的出发点就是激发人未满足的需要。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员工的需要。然而,很多企业并未从员工的需要和动机出发进行认真的分析考虑,而是搞“一刀切”,对所有层次的员工都采取相同或大同小异的激励方式,忽略了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需要,致使激励失去应有的效力。
  从某公司员工需求比较表可以看出,管理者认为的员工需求和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只有管理者真正明白员工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制度不公平
  当前,在很多企业还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激励制度不公平。理论上我国企业的用人方式主要有选拔、竞争、提拔、破格提拔等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此类晋升步骤和方式,而是讲究论资排辈,年度考核流于形式,晋升机制不合理,很多优秀、有能力的年轻员工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严重挫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