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5年7月中期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简约化理解及其启示/鲁彦平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鲁彦平 日期:2015-09-21 15:28:11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诞生以来,对当代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要厘清人们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认知并不是一件易事。基于对国外相关文献和国内认知现状的简要述评,本文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内容结构做了一种简约化分析与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对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几点启示。
  一、众说纷纭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本质上是后现代主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具体化,而后现代主义又是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的。理解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困难恰恰在于,在“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这个逻辑链条上,要明晰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困难。拿后现代主义来说,仅就其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维度而言,就涵盖了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反现代”“超现代”,以吉登斯为代表的“高度现代”“晚期现代”“反思现代”,以及以利奥塔为代表的“反元叙事”。另外,极端后现代主义者从根本上就认为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无法认知,能够讲清楚的就不再是后现代主义。对这种近乎不能言说之物,清晰与共识性的界定自然是一种奢望,异议与争鸣成为常态。
  从文献回溯角度看,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滥觞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2年,美国学者White在《美国公共行政评论》上发表的《Taking language seriously: Toward a narrative theory of knowledge for administrative research》一文被认为是最早的相关著述。该文主要论述了行政语言对于公共行政理论建构的重要性,认为理论是这些旨在描写事实的语言式的命题而形成的网络。此后,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研究开始蓬勃发展,并形成一种潮流。这些学者在对以美国为背景的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进行批判性考察和反思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看待现代公共行政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难题,基于后现代主义发展出了一种区别于现代公共行政传统的新范式。
  从国内相关文献对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这一术语的使用看,其内容绝大多数来自福克斯与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以及法默尔的《公共行政的语言:官僚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两本书。某种程度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已经被等同于福克斯、米勒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或法默尔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或是二者的综合。也有少数研究者是从一个更宽泛的角度,将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理解为后现代的公共行政理论或后现代主义的行政理论。由于后现代主义内部流派纷呈,这种广义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自然有更广阔的内容。这种理解更符合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字面含义,遗憾的是,这方面有限的一些著述却又常常陷入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泥潭,而未能有效地对之加以整体性勾勒与呈现。
  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核心主张
  有人认为,关于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存在以解构为中心和以建构为中心的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解构路径的代表人物是法默尔,强调对任何假定的“唯一正确的解释”都提出质疑与否定,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应聚焦在摧毁传统的、封闭的、过于简化的、僵化的行政理论思维模式。建构路径则以福克斯和米勒为代表,强调以话语分析、公共能量场理论框架作为公共行政新视角和新语言,建构新的公共行政范式。这种分类看到了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学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