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杂志

2024年第2期
欢迎订购
邮发代号 36-104
图书邮购
邮购热线:0371-63937245
2017年2月中期

协商民主视角下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思路/曹秀伟

来源:领导科学网,领导科学杂志社唯一网站 作者:曹秀伟 日期:2017-03-16 11:52:50
  【摘  要】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社会治理理念上的新认识。作为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为构建这种治理格局提供了新的视角。协商民主与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在价值、过程和方法等方面高度契合,运用协商民主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十分可行。可以从树立协商新理念、扩大公民参与、完善协商制度等方面探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
  【关 键 词】社会治理格局;全民;共建;共享;协商民主
  【作者简介】曹秀伟(1979— ),女,中共山东聊城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民主政治。
  【基金项目】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项研究课题“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06(2017)05-0023-0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是我们党在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路径认识上的新突破。如何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关于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没有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深刻理解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内涵,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首先,从治理主体来看,突出“全民”。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政府是单一主体,独揽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配置,主导公共事务管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全民性,更加突出公众在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主体作用。全民不仅仅是全体人民,更重要的是“体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大治理主体作为结构性力量的整合”[1],其核心是共治。各治理主体充分参与、平等协商、协同合作、良性互动,共同解决社会治理问题。
  其次,从治理过程来看,强调“共建”。共建是社会治理的一个本质属性,社会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决定其必须靠全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治理离不开人民的推动。共建的核心是参与,是多元主体的积极有效参与。搭建共建机制,实现公众的有效参与是社会治理格局构建的重要突破点。
  再次,从治理目标来看,彰显“共享”。社会治理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其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更加彰显让群众通过参与实现治理过程共享、实现社会治理成果共享,实现公共福利的最大化。这里要注意的是,共享不仅仅是物质成果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公共利益、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的共享”[2],而且共享必须建立在共建的基础之上。
  综上所述,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各治理主体充分参与、充分协商,并尽可能达成共识,形成良性互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关系和治理模式。
  (二)构建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治理的复杂多样性必然要求构建
[1][2][3][4][5]